词语 | 湿漉漉 |
用法 | 形容物体潮湿的样子。用于具体事物。一般用于口语。后面一般要用助词“的”。 a.作谓语。 黄梅季节,细雨绵绵,屋子里到处都~的|水缸外面~的,柱子下面的石头也~的,准是要下雨了。 b.作定语,要带“的”。 老山羊正在舔小山羊~的毛呢|这发了潮的~的被子不能盖。 c.作补语,要用“得”。 出了一身大汗,把内衣浸得~的|这孩子蒙着头睡觉,把一身捂得汗津津、~的。 【构】 合成词,加叠音后缀。 【误】 ❶冒着大雨跑了三里路,头发、衣服全都湿漉漉的了。(形容大雨淋湿的头发、衣服,宜用“湿淋淋”或“水淋淋”,不宜用“湿漉漉”)❷雨后的山谷,什么都是湿漉漉的,连空气也是湿漉漉的。(“湿漉漉”用于形容具体事物,不宜用于形容空气。第二个“湿漉漉”宜改为“湿润”) 【近】 湿乎乎 潮乎乎 湿淋淋 水淋淋 【反】 干燥 干巴巴 【注意】 又作“湿渌渌”。 |
随便看 |
汉语用法词典收录了7570条汉语用法词条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语字词的用法及搭配辨析,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