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 | 煽动 |
用法 | 鼓动(别人去做坏事)。贬义词。 a.作带宾、带补谓语,宾语可以是非名词性词语;可构成兼语词组作谓语。 他们只能~一些不明真相的人|一个坏家伙在~闹事|~叛乱|这帮人竭力~停工停产|这种敌对情绪被~得相当严重|~了半天也没~起来|你为什么要~别人闹事? b.作“进行”“是”“受”等动词的宾语。 他暗暗在社会青年中进行~|这些人站在旁边又说又笑,不知道是劝解还是~|他们是受了~才这样干的。 c.作定语。 这种发言带有明显的~意图|这一篇文章有~倾向。 d.带上定语活用为名词,作相应的成分。 坏人的~使他们头脑发热了|这种过于明显的~,反而使多数人清醒了|由于这股阴风的~,少数人把吴吉昌当作斗争对象。 【构】 合成词,补充式。 【辨】 (一)煽动和扇动:都是动词,都能表示鼓动别人去做坏事的意思,两者常常可以换用,如“煽动(扇动)闹事”“煽动(扇动)暴乱”“煽动(扇动)停工停产”等。 区别:意义范围不同。“扇动”还有摇动的意思,如“扇动翅膀”“风扇动着火苗”等;“煽动”没有摇动的意思,不能说“煽动火苗”。 (二)煽动和鼓动:都是动词,都表示激发人的情绪使之做某些事情的意思。 区别: ❶感情色彩不同。“煽动”是贬义词,用于坏事;“鼓动”是中性词,可用于好事,也可用于坏事。 ❷搭配的词语不同。“鼓动”能与“宣传”“工作”等搭配,如“宣传鼓动工作”;“煽动”不能这样搭配。 (三)煽动和撺掇:都是动词,都表示鼓动别人做某件事的意思。 区别: ❶感情色彩不同。“煽动”是贬义词,“撺掇”是中性词。 ❷语体色彩不同。“煽动”多用于书面语,用在口语中也较为庄重;“撺掇”多用于口语。 ❸搭配的对象不同。“煽动”的对象是许多人的行为或抽象事物,如“煽动罢工”“煽动派性”等;“撺掇”的对象往往是个别人的行为,如“他一再撺掇我学滑冰”“他说本来不想买,都是你撺掇他买的”。 (四)煽动和挑动:见“挑动”。 (五)煽动和怂恿:见“怂恿”。 【误】 孙悟空煽动芭蕉扇后,凉风吹来,火焰山不烤人了,师徒们才得过去。(表示摇动的意思,宜用“扇动”,不宜用“煽动”) 【近】 扇动 鼓动 怂恿 撺掇 唆使 【反】 劝阻 制止 |
随便看 |
汉语用法词典收录了7570条汉语用法词条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语字词的用法及搭配辨析,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。